找到相关内容139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七岁开始读书,到十五岁的时候,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,就转而学习佛法。十八岁出家(此据《名僧传抄》之说,《高僧传》等作“年十二出家”)。因为形貌黑丑,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,叫他在田地里工作,而他一点...卓越的见解;因此他在中国佛教史上,不但是杰出的学者,而且也是“完人”之一。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起过典范的作用,也为后来佛法的弘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,中国佛教信徒永远纪念着他。道安手上有肉瘤隆起,世人每称呼于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
  • 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

    而鉴真师徒不仅在传播戒律上做出了贡献,而且给予日本佛教艺术、日本文化的影响也很大,“在日本佛教史上名垂不朽”。[23]   不少日本、新罗、高丽僧人循海路来到中国,学习佛法。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把遣...西域陆路。梁启超先生指出,海路、陆路西行求法,能学成归国者约占西行僧人总数的四分之一,死于途中者亦四分之一,中途折回者似甚多,留外不归者颇少。[17]   求法僧人在天竺诸国礼胜迹,取佛经,研佛法,...

    李庆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79366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

    讲经的。来昆明后,为四众弟子讲授《佛学概论》,在东陆大学讲《佛学与学佛》,还召集诸山沙弥来昆明学习佛法。他讲的经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深得四众赞叹,各界名流如袁嘉谷、陈古逸、张学智、胡郁生、张希庵、由...一些希望写出来:一、加强团结和学习,发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,以尽人民的责任,佛法本来是积极的、前进的,不是落后的、庸俗的。我们在这革命的时代,应该拿出大无畏的精神,努力学习,补充各项知识技能,配合...

    法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2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僧人的师法,守戒是崇信佛法学习佛法的根本,他说:“佛法之要,在于三无漏学。三学之中,以戒为本。良以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,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可自圆成……由是戒故,佛法得以住世,僧伽赖以繁衍。”[[18]...注意到了寺院规约对僧团建设的重要作用,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约制度,规范寺院管理,推动僧团建设,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和重要影响。在当前,我们重新学习老和尚所制定的规约,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可以为解决当前僧团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龙光竺道生“慧解”考论

    鸠摩罗什拜佛陀耶舍为师学习佛法。385年,鸠摩罗什被吕光带到凉州姑臧,佛陀耶舍一直在疏勒国讲经传道。后来,他又到了龟兹,据说这时候远在姑臧的罗什托人捎信要佛陀耶舍到凉州去,佛陀耶舍才来到中原。   其...学习。   道生在长安呆的时间不会很长,刘宋义熙五年(409年)他又返回了京城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入住青园寺讲经说法。当时的刘宋皇帝刘义隆对道生礼敬有加,王公大臣、有名儒生如王弘、范泰、颜延等都纷纷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0895054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、南传佛教等多彩多姿的风貌。尽管多彩多姿,但都是佛法。因此,学习佛法,我们要把握它的根本的精神。尽管“法界常住”,而人间的佛教……思想、制度、风尚,都在息息流变的过程当中。开始可能很隐微,之后而显著。...众生,那你从哪里听闻佛法?你要从哪里去知道证悟?如果说大家都这样,佛法在这世间灭了以后,你无从去听闻、修学。”所以,赞叹菩萨的“忘己为人”。   第二、抑他力为卑怯,自力不由他,精神为“尽其在我”: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),在益州见到金和尚无相,并住了三个月,跟无相学习佛法。[14] 此事发生时赤松德赞刚刚继位,大约在755年左右,其时比792~794年赤松德赞主持吐蕃僧诤要早得多。如果此载成立,那就说明蜀地禅宗传入...于性田,经论备谈于口海,护持佛法,倍更精修,或支解色身,曾非挠动,并禅习然也。又有僧苏毗王嗣子须伽提,节操精修,戒珠明朗,身披百衲,心契三空。谓我大师曰:“恨大师来晚,不得早闻此法耳。”[11]  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